2023年第5期(总第37期) 往期回顾
对标世界前沿 创设中国特色农业展望制度
点击次数:228  更新时间:2023-05-21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作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的重大判断,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重要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进行了系统安排。农业强国建设将锚定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目标,还要体现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小农数量众多的基本农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等国情特色。

农业展望通过权威、透明、连续监测发布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月度年度供给需求趋势,实现对农业生产指导、农产品市场引导、政府调控决策支撑,这是世界农业强国的通行做法。今年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第十届中国农业展望大会隆重举办,第十版中国农业展望报告发布,科学预测未来十年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求趋势,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制度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在粮食问题上,我们现在是紧平衡。紧平衡,一是解决粮食供需基本平衡,二是防止粮食供应宽松后造成粮价下跌、影响种粮积极性,这是一个两难。紧平衡是个技术活,是在走钢丝,这边调一调,那边调一调,调不好就失衡了。我们想达到一种理想状态,但拿捏好分寸取决于我们的水平,也取决于大环境。”农业展望(Agricultural Outlook)是系统监测采集农业生产、消费、进出口、库存等信息,以供需平衡表模型研判供需形势变化,通过定期、权威、统一公开发布,以透明信息、对称信息引导市场、指导生产、服务决策的全过程的总称,国际上统称为农业展望制度,我国多称为农业信息监测预警。

2014年4月,农业农村部决定联合有关部门探索实施农业展望制度,由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市场与信息化司指导,由中国农科院信息所联合有关权威机构每年召开一次中国农业展望大会,滚动发布十年中国农业展望报告。从十年的实践看,我国农业展望的作用开始显现。一是为政府提供了比较系统的决策数据支撑。中国农业展望报告已成为中国农科院高端智库报告,为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等提供了支撑。2021年7月,中国农业展望制度被列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伟业,三农华章”主题展,凸显了农业展望制度在三农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二是社会关注度持续提高。参加中国农业展望大会的人数由第一届的500多人扩大到2019年的近1000人。2022年采用“现场会议+视频直播”方式召开,视频直播实时观看达到332万人次。三是引导生产经营作用显现。2020年来自全国25个省(区、市)的典型调查中,有23.1%的种植户、30.3%的养殖户、28.7%的经营管理者根据展望信息进行了生产经营措施优化。四是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2020年1月,中美经济贸易协议将两国官员相互参加对方的农业展望大会作为农业合作的条款。不少国际专家已经把每年参加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日程。世界贸易组织(WTO)副总干事艾伦·沃夫在大会上公开评述“中国农业展望效果是广为认可的,为全球农业信息系统建设作出重要贡献,成为重要的全球公共产品”。

市场化是现代化的灵魂。没有市场化,农业农村现代化也就“化”不起来。从全球和中国农业展望实践探索看,农业展望制度已经成为农业市场化的基础性标志。农业展望制度可以夯实粮食安全的决策根基,科学实施总量安全调控。通过科学监测,发布生产、消费、进出口、库存、价格及交易量、成本收益等核心指标,能够依据权威数据调节平衡、安排生产。农业展望制度能够帮助千家万户小生产对接千变万化大市场,精准安排生产规模。以前许多农户只知道自己种了多少,不知道市场需要多少,通过展望信息服务,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对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了数据,农民了解“春天种啥对、秋天卖啥贵、买啥生产资料最实惠”有了依据。农业展望制度有利于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科学重构集散交易方式。对农户来说,不怕种不出,就怕卖不上好价钱。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就是让农民从价格获得稳定增收预期。如果缺乏客观全面的信息支撑,对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供求失衡也难以预判,当价格暴涨暴跌、滞销卖难时,农户的损失不言而喻。展望信息有助于提升农户获取信息、谈判价格、创立品牌、直销配送和田头窖储等方面能力。农业展望制度促进经济循环畅通,加快构建农业农村新发展格局。经济循环是否畅通无阻,取决于供给和需求两端是否动力强劲、总体匹配,动态平衡、良性互动。通过展望信息引导,使农产品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有利于实现农业经济良性循环。
农业展望事业高质量发展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随着农产品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纷纷通过农业展望,积极争夺世界农产品贸易主动权,世界农业强国通过农业展望制度,构建了主导世界农产品市场的“战略武器”。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我国小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和大国小农国情农情,要求我们必须清醒认识使命任务的艰巨性繁重性。

顶层设计需要更加突出国情农情,国内大循环需要统一大市场。目前管生产的发布生产进度,管贸易的发布进出口数量,管流通的发布批发价格,部门信息之间效果抵消或负面效应叠加。加上与现货市场衔接最为密切的月度展望制度尚有差距,应对千变万化的鲜活农产品市场的前瞻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容易打折扣。长期、系统、标准、稳定的数据获取不足,国际上对信息采集样本布局、采集标准,及信息内容覆盖生产、消费、进出口、库存、成本收益和价格各环节的成功做法需要借鉴,批发市场、电子商务、股市、期货市场、超市等信息数据协同对接的难点需要攻克。现代信息技术研发应用需要加强,在数据处理技术上,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大数据技术应用尚不充分。在分析方法上,开放性和应用性不够,对生猪等重要农产品市场预警发挥作用不够。专业化职业化分析师人才缺乏,农业监测预警专业复合性要求高,积累性、探索性特征明显,需要一支理论强、业务专、勇创新、甘奉献的庞大而稳定的人才队伍,而目前监测预警力量相对分散,激励鼓励机制不充分。服务小农户的公共产品供给不够,县乡基层服务小农户的公益性基础体系尚未建立,市场化服务产品也不能适应需要,基层政府和农户“看不见、听不懂、用不上”现象依然突出。

对标世界农业强国,打造中国特色农业展望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受制于人均资源不足、底子薄、历史欠账较多等原因,“三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相比,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这是党中央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一个重要原因。2022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要抓好“五统一”,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我国国情农情虽然与世界农业强国存在差异,但通过强化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来服务农业生产、提升农业市场化水平却具有普遍性。因此,应借鉴世界农业强国的经验,把农业展望制度纳入农产品市场调控的政策工具箱,与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一并研究、协同实施。这样不仅可以强化政策工具效率,还能让农民从价格获得稳定增收预期、从补贴获得稳定保障预期、从农资成本获得实惠的投入预期。下一步可从四个方面入手加快打造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展望制度。

构建长期稳定的数据监测体系。农业信息观测是一项长期性、稳定性、公益性的事业。一些农业强国一百年来长期坚持生产调查、库存调查、进出口调查、市场销售等数据调查,保证了数据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我们应建立主要农产品全产业链长期定位信息监测点,实施统一规范的指标体系,构建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充分开放的农业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库。

以数字技术重构分析模型与团队。供需平衡表涉及生产、消费、进出口、库存等各环节,将各环节的数据整合到一张表上难度不小。可借鉴先进国家的做法,将需求、供给和贸易作为一体进行分析。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分析方法、大数据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探索多部门分析预警会商机制,加强国家农业监测预警研究团队建设,完善分析师协同工作机制和分析预警队伍,升级农产品分析预警模型系统。

打造“一个声音”的权威发布制度。由于高度的市场敏感性,发达国家通过体制保障和程序设计,有效实现了信息发布的“一个声音”。比如,月度报告要在全封闭的会议室里进行充分讨论,形成共识后定时对外统一发布,让市场信息契合农事农时。这种程序的严谨性确保了报告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成为“一个声音说话”的标志。因此,为避免无序信息对市场效应抵消、放大或干扰,应提升农业展望信息发布的政府主导性、协同性、权威性、时效性。

面向小农户提供公共信息产品服务。个别农业强国国家层面每年发布的上百份报告,直接影响了期货市场走势,但广大农场主看得很少,也看不懂。他们的农户信息服务是由行业协会、大学等非政府组织和大量的研究咨询类公司负责,这些机构对数据进行二次开发,然后以有偿或无偿方式向农场主提供。针对我国小农户的特殊国情,需要在县乡村基层构建面向生产经营者、小农户的社会化信息服务机制,定期向小农户提供公共信息产品,把信息资源转化成小农户收入预期。

作者:张合成(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

来源:农民日报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a9fYFMcwqz2sClTwB-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