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周丛生物在稻田碳循环中重要性综述
作者:周蕾,吴永红,刘俊琢,孙朋飞,徐滢,Jan DOLFING, Robert G. M. SPENCER, Erik JEPPESEN
单位: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秭归三峡库区生态系统科学观测研究站、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丹麦奥尔胡斯大学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02016023000243
稻田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甲烷排放的热点区域。厘清稻田土壤有机碳(SOC)变化的影响因素,对于维持全球土壤碳储量和缓解气候变化至关重要。周丛生物是由微藻、细菌等组成的微生物聚集体,广泛存在于稻田水土界面,并直接影响土壤-水界面的元素迁移转化过程。然而,以往研究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界面周丛生物对稻田土壤碳元素周转和交换过程的作用。周丛生物通过改变非生物条件(如pH、Eh等)和生物条件(如微生物群落组成和代谢),影响并参与土壤中的碳周转过程。本综述总结了周丛生物对土壤碳循环过程的重要贡献,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SOC组成成分的改变以及对SOC矿化和甲烷排放的影响。并提出今后的研究需要加强以下方面:(i) 周丛生物影响稻田碳固定和周转的具体机制;(ii) 定量周丛生物在稻田土壤碳固定、稳定和封存的贡献。
图 稻田周丛生物在土壤碳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周丛生物作为CO2和CH4的生物转换器,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碳进入土壤有机碳(SOC)库,并促进CH4排放。水土界面周丛生物生长和腐解过程通过产生和利用SOC改变了土壤碳库的组成特征,伴随着pH和氧化还原条件(Eh)的变化。周丛生物产生的活性碳组分(如溶解性有机碳)被土壤微生物处理并转化为CO2/CH4(好氧/厌氧矿化)、微生物生物量(合成代谢)和胞外碳(代谢物和酶等)。微生物残体和代谢物可作为稳定碳库的前体物质。胞外碳也可能影响活性碳库和稳定碳库,如酶可能催化土壤大分子成分的解聚(a),而其他胞外分泌物可能促进SOC的聚集和矿物保护(b)。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rViKk9_4Ywh3dkDF6ic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