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6期(总第49期) 往期回顾
朱祖祥:求真求善求美的土壤学界泰斗
点击次数:246  更新时间:2024-06-26

朱祖祥,浙江慈溪人,中国土壤学家、农学教育家,中国土壤化学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先后在浙江大学农学院获得学士(1938年)、密西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MSU)获得土壤科学硕士(1946年)和博士学位(1948年)

作为我国土壤科学的开创者,朱祖祥教授潜心科研,治学严谨,淡泊名利。他创立了多项土壤学理论和技术,为中国土壤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期推文,让我们走近土壤学界泰斗朱祖祥院士,看看他如何在中国大地上书写传奇人生。


职业生涯

职业履历1938年,朱祖祥从浙江大学本科毕业,后留校从事农业教育工作。1945年,朱祖祥赴Michigan State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Applied Science (现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MSU) 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48年,朱先生学成归国,先后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浙江农学院、浙江农业大学教授。1980年,朱祖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0年至1983年,任浙江农业大学(现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校长。

开拓性的高校建设工作。在任职浙江大学农业化学系主任期间,朱祖祥致力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拓展学科专业设置。他重视教研基础设施建设,倡导并创建了浙江农业大学的土壤化学实验室、土壤物理实验室、恒温室及土壤标本陈列馆。其中,土壤标本陈列馆曾是国内高校中规模最大、收集标本最多的土壤馆。1978年,担任浙江农业大学副校长期间,他前瞻性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领导筹建了全国农业院校中首个环境保护系

创建水稻研究所。1980年,在农业部的组织决策下,朱祖祥担任中国水稻研究所筹建委员会副主任,负责启动了该所的筹建工作。1981年,该项目获得国家“六五”计划及世界银行的专项长期无息贷款支持。1983年,中国水稻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朱祖祥被农业部任命为首任所长。

社会任职。除了在高校担任领导职务外,朱祖祥还曾担任过浙江省科协副主席、名誉主席,以及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他还曾任中国农学会土壤肥料研究会的副理事长、中国土壤学会的副理事长。此外,他还曾担任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主要成就

理论创新。朱祖祥教授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土壤中交换态阳离子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他率先提出了饱和度效应陪补离子效应这两个概念,深入剖析了土壤有效养分的动态变化及其差异根源。他的学术观点被美国部分土壤学教科书和许多国际专业论文引用,为土壤学的教学科研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学探索自20世纪60年代起,朱祖祥教授开始研究土壤磷化学,并率先在国内探索土壤养分和水分能量等相关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他领导了作物和土壤营养化学诊断的研究,并提出了水稻营养和土壤化学诊断的理论和简易方法。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他基于热力学理论和应用,继续深入研究了土壤养分和水分能量的概念。

著书立说朱教授撰有学术论文、著作、译著约90篇(部),为我国土壤学科的拓荒者,被誉为中国土壤化学的奠基人。他撰写了全国最早的《土壤学》、《土壤化学》和《土壤物理学》等教材,其中《土壤学》被广泛采用,曾于1988年获得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

实践开拓朱教授曾主持全国土壤普查和土壤诊断研究协作组工作,开展了大量土壤和作物营养诊断的化学速测试验工作。他领导撰写的《土壤和植物营养诊断速测方法》一书,在全国广受欢迎。朱教授创立的许多理论与技术在土壤科学领域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对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生产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术荣誉朱教授曾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总编委会委员,《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土壤卷》编委会主任,并被特邀为《国际热带农业》(印度出版,英文版)编委。此外,朱教授还荣获过浙江省人民政府、省科学大会、省教育委员会,以及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多项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


家国情怀

迁运物资。抗战期间,浙江大学被迫西迁,朱祖祥承担了迁运整个农学院仪器、药品等物资的艰巨任务。他以顽强毅力和家国情怀护送着这批物资,历经千辛万苦,南下赣州,绕道湖南,中转广西阳朔、宜山,辗转水路,最终成功将其安全转移至贵州。抵达贵州湄潭后,他又全力投入到实验室建设、试验地开辟、文献资料收集以及协助教授备课等工作。

悉心教育。朱祖祥对家乡和母校有着深厚的感情。1989年,他为母校慈湖中学题词:“求真、求善、求美,为人师表,严于律己!是德、是智、是体,教书育人,贵在薰沐。”1994年,他回到故乡,参加应氏家族捐资重建慈湖中学的落成典礼并致辞。他在讲话中回忆了母校师长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并任慈湖中学首届校友会的名誉会长。


早年经历

科学之梦1916年,朱祖祥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县云山乡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朱清奇是清末秀才,热心公益、帮扶乡里,在当地颇有声望。朱祖祥小学毕业后,跳级插班进入宁波私立民强中学,半年后又转学到宁波私立效实中学。在效实中学的五年学习时间里,老师们对他因材施教,这唤起了他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并启迪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向往,为未来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之路1934年,朱祖祥考入了浙江大学农学院。当时,宁波旅沪同乡会中一些有识之士计划在宁波建立“四明大学”。他们为此筹集了大量资金,并设立了“四明大学奖学金”,旨在资助立志于教育且品学兼优的年轻人,为未来学府培养教师队伍。朱祖祥名列浙江大学农学院录取新生榜首,因此被授予了全额奖学金(每年360至400银元)。入学后,他学业出色,因而每年都获得该项奖学金。


MSU经历

勤奋学习朱祖祥在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学方面造诣深厚。1945年赴MSU深造,主修土壤化学,辅修植物生理学、表面化学。他在MSU的土壤科学系(现为植物、土壤与微生物学系)攻读硕士(导师Charles E. Millar,时任土壤科学系系主任)和博士(导师Lloyd M. Turk)学位。在整个留学期间,他放弃了寒暑假以求修读更多的课程,并尽量在农业化学实验室进行分析工作。

成绩优异在MSU就读期间,他的学分总数超过博士学位定额30多学分。除第一年因为入学较晚,两个学分的课程为B外,其余课程成绩均为A。他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并获得MSU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在留学期间,他还担任了MSU中国同学会会长,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

赞誉有加朱祖祥学成归国之前,他的系主任和导师特地写信给浙江大学,高度评价了他的学业水平和科研成就,并赞扬他在MSU土壤科学系研究生中享有声望

归国就职1947年,当时的浙江大学校长竺可帧,前往MSU进行访问讲学,特意看望了朱祖祥,并希望他学成后回国为母校服务。毕业后朱祖祥婉言谢绝了当时北京大学和贵州大学的高薪聘请,回到了母校工作。浙江大学师资聘任委员会原计划按资历聘他为副教授,但聘委会领导援引了MSU的推荐函,直接聘他为农学院的教授,成为当时浙江大学农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年仅33岁)


先生题言



为国为民为社崇社会,

 求真求善求美弘文化。


为人师表求真求善求美贵在奉献,

教书育人是德是智是体严于律己。


这既是朱祖祥院士自己的题言和教育理念,也是他半个多世纪为人师表的真实写照。这位中国著名的土壤学家、土壤化学的奠基人,一生桃李满天下。 时至今日,他的教育理念、科学思想、求实精神和知识分子风范都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闪光。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3q6fbvQPYh_eyOwcnsv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