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8期(总第51期) 往期回顾
奔走在高原间的土壤“体检队”:西藏自治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如火如荼
点击次数:97  更新时间:2024-08-24

“时隔40年,再给土壤做全面‘体检’,全面真实准确掌握土壤质量、性状和利用状况,对西藏土壤资源保护、守牢耕地保护红线、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处处长、自治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自治区三普办)综合工作组组长巴桑次旦说。

  做好这次土壤“体检”,要全面掌握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土壤性状和适宜性,需要统筹土壤、地质、地理、植物、生态、环境及遥感、信息技术等多学科,共同推进土壤外业调查采样、内业化验、成果制图等全流程和各环节。

  其中,外业调查采样最具挑战性。在西藏广袤的土地上时常能看到一支支采样队员的身影。每天天一亮,调查采样队员就出发,拿着铲子、钢刀以及各种大小形制的容器等采样工具,奔波在山川沟壑间,体验着翻山越岭的艰辛。

  西藏自治区开展三普工作要面临高海拔,冻土面积大,冰雹降雪频繁,突发泥石流等恶劣的自然状况,再加上全域土壤类型复杂多样、本土技术力量不足等现实困难,土壤普查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此,自治区三普办攻坚克难,强化技术支撑、抢抓春夏季采样窗口期,把好全程质量关,全力以赴推进度。截至目前,外业调查与采样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全面提升技术力量

“从2022年初到现在,我到西藏做技术支撑工作已经两年多了,一开始来的时候,也知道西藏的技术力量不足,来后发现,困难还是远超出预期,好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渠道争取支持,三普的技术团队才慢慢壮大起来。”记者听出了自治区三普技术支撑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研究员、包片专家组常务副组长岳现录的喜忧变化。

  为了应对重重困难,自治区三普办充分发挥分区包片专家作用,加强技术支撑。今年以来,包片专家组先后联合各地(市)分别举办了技术强化培训班,邀请国家级专家授课,新增获证县级质控人员128人,新增第三方技术领队42人,有效弥补了全区县级质控人员和外业技术领队的不足。

  “如果没有参加专业的培训,我想我是没有勇气走进西藏的。”四川农业大学杨占彪坦言,三普外业剖面调查与采样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的技术培训和考核,才能对土壤剖面的挖掘、土壤特征的辨识、土壤采样技术等有更深入的理解。四川农业大学环境学院承担了西藏自治区部分外业剖面调查采样任务。“听老一辈土壤工作者讲,在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二普)的时候,在西藏采样要用马匹作为交通工具、采用人工判读和手绘的方式。”杨占彪补充,学院还专门邀请了参与过二普工作的张世熔教授就西藏土壤进行了专题培训,并准备《西藏地图》《西藏土壤》《西藏土种志》《日喀则土种志》及野外工作底图等基础资料,为后期采样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除了区外技术团队参与以外,西藏自治区各级土壤普查办还主动培育壮大本土技术力量。西藏耕地面积较少,本地基层农技人员中具有土壤学专业背景的人员较少。作为“外行人”,外业表层调查采样对于措美县外业技术领队王杰来说显得有些困难。“因为缺乏土壤学专业背景,一开始上手操作的时候有点畏难情绪,但是作为技术领队,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做好,好在有专家们手把手地教。”针对采样队员操作技术不熟练、不规范等问题,专家不能到场指导的,会通过视频会议、微信群、电话等多渠道远程技术指导纠正,遇到共性问题及时召开会议,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得到有效解决。

  自治区各级土壤普查办还主动对接区内外科研机构和第三方采样单位,充分调动广大基础农技人员的积极性,涌现出了“市级技术领队+县乡农技人员+县级质量控制”的昌都模式、“第三方外业调查采样队+县乡农技人员+县级质量控制”的日喀则模式等不同外业调查采样模式,不仅采样质量高,还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三农”专业队伍,节约财政资金超千万元。


全力以赴追赶进度

“为了追赶全国进度,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周密部署,高位推动,真正把土壤普查工作当成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去抓,认认真真抓质量、推进度。”岳现录表示。

  据了解,2024年初,西藏自治区的外业调查采样工作进度排在全国比较靠后的位置,为此,自治区副主席、自治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次仁平措多次主持召开工作推进会,率队赴拉萨经开区、农科院等地,深入外业调查采样点、土壤风干场所、制样实验室、检测实验室和样品库,实地查看土壤样品风干、制作、检测、转码、寄送、储存等环节,与任务单位和技术人员深入交流,了解作业情况,提出明确工作要求。

  “同时,我们注重发挥好分区包片专家专业指导作用,严抓任务完成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岳现录补充。

  为了应对自治区内复杂的采样环境,自治区三普办还建立了市—县—乡—村联动的保障机制,即每个外业调查采样队伍有县、乡级等基层农技人员以及当地农民参与,形成了一线质控、农户积极参与的机制,既充分调动了基层农技人员的积极性,也保障了采样工作的顺利推进。

  “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中,当地基层农技人员全程参与,特别是进入无人区或者地形条件复杂的采样区域,当地农技人员也兼任向导,共同努力完成采样工作。”日喀则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科负责人、三普办具体工作负责人顿珠介绍。

  截至7月底,全区外业调查采样任务已全面完成,其中表层样点46471个,剖面样点1845个,目前样品制备也已完成,样点验收、内业测试化验等各项后续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开展全程质量控制

外业调查采样工作,质量控制最为重要。“与二普相比,三普工作充分借鉴了二普工作成果和经验,多功能集成、多目标统筹、多学科协同、多领域协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进行全流程质量控制,实时上传保存调查数据,实现对三普工作专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杨占彪表示。

  据岳现录介绍,自治区三普办针对外业调查采样开展全程质控。一方面,明确各级质控权责,编制并修订了《西藏自治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全程质量控制方案(修订版)》,严守质量控制底线;另一方面,依靠平台提升质效,充分利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平台任务分发、质量控制、进度把控等工作管理模块,开展外业调查采样全程管控,并建立自治区级抽查复核和质控专家评估制度等。

  此外,还建立了质量控制群,邀请国家级专家和省级质控人员进入采样团队群,在每个剖面采样之前,将成土环境、剖面照片、App填报信息等发送至群里,通过质控人员的认可后方可采集样品。“这样既能增强外业采样的质量,又能提高外业工作效率。”四川农业大学技术领队陈超说。

  对于采样工作来说,团队间分工协作尤为重要。四川农业大学环境学院成立了10支采样队和1支样品流转队,采用“1+1+N+1”模式组建采样队,1台车,1名取得剖面采样国家技术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作为技术领队,1名从事土壤学专业的专任教师作为内部质控人员,同时配备N名(一般为2名)本地农民工和1名专业公司的司机,每队共5人。其中技术领队负责App填报、样点拍摄,采样人员负责挖剖面、剖面观测及样品采集,质控人员负责质量控制和审核,样品流转队主要负责采样收集、信息核查、样品整理、样品流转等工作。

  更为关键的是,采样队员还需要有较强的应急能力和野外工作经验,陈超所在的采样组共有5名队员,作为领队,他要在出发前一个晚上完成地质罗盘、专业终端设备、不锈钢铲、不锈钢刮刀、橡皮锤、弹簧秤、打印机等20多件物品的清点,保证采样工作顺利开展。


来源 |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0I9GlIOpSYwpZ8ddj1-H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