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3期(总第57期) 往期回顾
全国人大代表沈仁芳:建议加强实施我国酸化耕地土壤产能提升科技攻关计划
点击次数:142  更新时间:2025-03-11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时期,迫切需要全方位提升耕地产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表示。

沈仁芳从事土壤学研究近40年,长期关注酸化耕地土壤治理。今年两会,他带来了关于加强实施我国酸化耕地土壤产能提升科技攻关计划的建议。


沈仁芳。图/受访者提供


沈仁芳指出,我国酸化耕地分布区域广、面积大,呈现“酸上加酸、快速酸化、潜在酸化”的发展态势,耕地酸化加剧土壤肥力退化、生态功能衰减、重金属污染风险增加等问题,导致耕地质量退化严重,制约着区域粮食产能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放眼全球,沈仁芳表示,土壤酸化是全球性的土壤退化问题。国外关于土壤酸化及其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20世纪末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相对滞后。

他介绍,发达国家主要针对酸沉降引起土壤酸化开展了致酸过程、酸化预测与酸化治理等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轮作休耕种养模式管理的耕地利用强度较低,土壤酸化速度相对较慢。

而我国耕地利用强度高、施肥强度大,导致人为耕作管理驱动土壤酸化速度加剧。“我们国家的耕地基本上不能休息,要想高产,必须施肥,而施肥是导致土壤酸化的重要因素,我们既要生产更多的粮食,又要防止土壤酸化,还要考虑成本,挑战要大得多。”

因此,沈仁芳认为,在借鉴国外酸化土壤智慧管理、改土适生、种养结合等管理经验基础上,需结合我国耕地地域分布广、利用类型多样、利用强度大等特点,研发具有区域特色的分区分类酸化耕地治理技术和产能提升模式。

为此,沈仁芳就科技布局提出三项建议:其一,开展耕地酸化监测与评价研究,编制全国区域耕地酸化防治分区方案;其二,开展酸化耕地土壤酸化阻控与产能提升技术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其三,构建区域耕地土壤酸化防治与产能提升模式,实施耕地酸化治理重大工程。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6173449324488266&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