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3期(总第57期) 往期回顾
“读懂”土壤的语言:光谱技术助力可持续发展
点击次数:66  更新时间:2025-03-12

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全球24所顶尖学府和科研机构,集结22位土壤光谱领域权威专家,深入剖析全球土壤光谱技术应用中的七大关键挑战,并提出破解方案。这项突破性国际合作将加速土壤光谱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为快速精准的获取全球土壤信息和土壤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支撑,助力实现土壤资源的可以持续利用。


导 读

土壤,是支持人类文明的基石,关乎粮食安全、淡水资源保障和生态系统稳定。然而,全球土壤健康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更好地了解土壤,守护这份宝贵的资源,我们需要更高效、更经济的分析技术。土壤光谱技术应运而生,它利用光能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快速获取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等关键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本文将深入探讨土壤光谱技术的潜力及其在全球土壤健康监测中的应用,为推动这一技术的广泛普及提供了科学的建议,为应对未来土壤可持续管理挑战奠定了重要基础


1技术转型:从科研走向应用

土壤光谱技术正加速从学术研究向实际应用转型,受到研究人员、国家项目和商业企业广泛青睐。为充分释放其潜力,亟需通过全球倡议加强合作,构建高质量的光谱实验室网络,提供快速、低成本的土壤分析服务。同时,新型便携式仪器的不断涌现,也为土壤光谱技术的普及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2能力建设:教育与人才培养

当前,土壤光谱技术的教育体系仍不完善,缺乏系统化的培训项目。政府、学术机构和资助组织应优先投入资源,建立全面的教育和实践计划,培养具备多学科专业知识的新一代土壤科学家。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可通过在线课程、研讨会和实地培训等方式,提升实验室技术人员和从业者的能力,推动土壤光谱技术的全球应用。


3信任建立:公开透明、增强信心

公众对土壤光谱技术的信任至关重要。科学家们通过严谨的研究,充分展示了该技术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同时也坦诚地说明了其局限性。全球倡议,如联合国粮农组织的GLOSOLAN-Spec,应制定标准化操作指南,涵盖土壤采样、数据获取、光谱库建设等环节,并通过媒体宣传、研讨会和社区论坛等形式,展示光谱技术的优势,增强公众信心。


4标准统一:数据一致性至关重要

光谱模型的准确性依赖于光谱数据分析测量的一致性。不同实验室在土壤样品制备、仪器操作和测量协议上的差异可能导致数据误差。因此,建立全球土壤光谱实验室网络,推动标准化和协调一致的操作流程至关重要。GLOSOLAN-Spec等倡议应积极推动并定期开展全球土壤光谱实验室之间的对比性实验,确保不同仪器和实验室之间的数据可比性。


5资源共享:开放光谱库与预测平台

土壤光谱库是土壤属性预测的重要工具,但其建设成本高昂。通过开放共享土壤光谱库,可以加速研究进展,避免重复投入。未来,亟需开发简单实用的在线预测平台,并提供免费的土壤属性估算服务,使非专业人士也能高效获取准确的土壤信息。同时,科学家需要运用创新建模技术,将光谱技术推广至全球,特别是资源有限的发展中国家。


6设备创新:经济便携是关键

近年来,便携式和微型光谱仪的发展使土壤光谱技术更加经济实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微机电系统等技术的进步,降低了土壤分析的复杂性和成本。然而,低成本传感器的性能差异仍是挑战,需通过进一步加强土壤科学家、工程师和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不断提升仪器的稳定性和精准度。


7技术前沿:推动野外光谱发展

土壤光谱技术应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野外原位光谱测量,直接在自然状态下获取土壤光谱数据,并结合光谱库估算土壤属性。尽管这一技术前景广阔,但仍面临土壤表面不均匀、湿度变化等挑战。未来,需通过物理和数学方法过滤噪声,并结合迁移学习技术来提高户外光谱数据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总结与展望

土壤光谱技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守护全球土壤健康的重要力量。通过建立高质量的光谱实验室网络、加强教育培训、培养专业人才、推动数据标准化,构建开放共享的全球土壤光谱库,是充分发挥土壤光谱技术潜力的关键。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际合作的深入开展,我们有信心克服现存的困难,将土壤光谱技术打造成为可持续土壤管理和全球粮食安全的强大助力,为构建健康的地球生态系统贡献力量。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6e15sfUIEdaqLnHBSqCv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