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8期(总第61期) 往期回顾
颜晓元研究员与夏龙龙研究员发文揭示长期施用生物炭对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缓解的持续益处
点击次数:100  更新时间:2025-08-21

文章信息

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题目:Sustained benefits of long-term biochar application for food security and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通讯作者:颜晓元研究员、夏龙龙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73/pnas.2509237122

发表日期:2025-08-11


研究背景

     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两大挑战。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被认为具有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CH₄N₂O)以及促进土壤有机碳(SOC)固存的潜力。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短期(≤3年)田间试验,长期施用生物炭的效果及其可持续性尚不明确。此外,连续施用生物炭可能带来土壤pH值升高、农药有效性降低等负面影响。因此,明确生物炭长期施用的效果对于优化其应用策略至关重要。


研究方案

该研究通过整合全球438项研究(3,229组观测数据),包括29项长期田间试验(412年),系统分析了长期(≥4年)连续施用与单次施用生物炭对作物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结合环境因子(如气候、土壤性质)和管理措施(如氮肥用量、生物炭施用量),评估了生物炭的长期效益及其驱动机制。


研究结果

作物产量:长期连续生物炭施用平均提高了作物产量10.8%,且这种增产效果随时间持续存在。在不同土壤质地中,沙质土壤的产量提升最为显著,且随着时间推移,增产效果进一步增强。

温室气体排放:长期连续生物炭施用显著降低了稻田中的CH₄ 排放(-13.5%)和所有土壤中的N₂O排放(-21.4%)。CH₄ 减排效果随时间增加,而N₂O减排效果在黏土土壤中最为显著。

土壤有机碳含量:长期连续生物炭施用使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增加了52.5%,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增加效果更加显著,尤其是在沙质和肥力较低的土壤中。


研究结论

    长期连续施用生物炭能够持续提升作物产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增加土壤有机碳,而单次施用的效果会随时间逐渐减弱。生物炭的最佳施用策略需结合当地土壤、气候和作物条件,例如在多雨热带地区采用高频低量施用,在干旱温带地区采用低频高量施用。为了最大化生物炭对全球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缓解的长期益处,需要开发可行的策略,例如每隔几年施用一次生物炭,并根据当地土壤、气候和种植条件调整实践。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23AFh6sRm8jcML7n7eFB3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