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早稻产量数据。数据显示,全国早稻总产量570.3亿斤,比2024年增加6.8亿斤,增长1.2%。全国早稻单位面积产量6011.9公斤/公顷(400.8公斤/亩),比2024年增加86.5公斤/公顷(5.8公斤/亩),增长1.5% 。全国早稻播种面积4742.9千公顷(7114.3万亩),比2024年减少12.0千公顷(17.9万亩),下降0.3%。
今年是什么形势?
早稻是我国全年粮食收获的第二季,早稻产量在全年粮食产量占比重4%左右,这4%也能为全年粮食生产争取更多主动权。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环境、极端天气频发的情况,今年全国早稻产量达到570.3亿斤,也让人们为之振奋。可以说,2025年,夏粮生产实现稳产丰收、早稻增产,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为什么这么“稳”?
今年是推动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的第一年,各地落实集中育秧、合理密植、侧深施肥、“一喷多促”等关键技术,巩固提升中稻、大幅提升早稻和双季晚稻,因地制宜发展再生稻,推动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全国各地聚焦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品种需求,遴选出一批好的粮油品种,打牢了基础。我国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提高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实施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全覆盖,农民种植也就有了更多积极性,稳住了稻谷产量,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
难关怎么闯?
早稻的生产并非一帆风顺,今年收获期间,高温、暴雨等恶劣天气较多,好在各主产区加大抢收、烘干等服务保障,减少稻穗发芽减产、霉变损失。除了人为的努力,“良田”也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累计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面积超过10亿亩,耕地灌溉面积发展到10.8亿多亩,增强了农业生产的抗旱防涝减灾能力。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